您的位置:>问道>热点资讯>

歌唱家于文华来萍乡玉皇山了!

“道在低处,不管名气多大,永远是百姓中的一员”。前不久,国家一级演员、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于文华深入山区,来到江西萍乡玉皇山问道采风,当地村支书赞其“没架子、接地气,不愧是人民歌唱家”。1村支书盛赞“没架子”玉皇山是道教圣地,位于该市芦溪县张佳坊乡杂溪村

“道在低处,不管名气多大,永远是百姓中的一员”。前不久,国家一级演员、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于文华深入山区,来到江西萍乡玉皇山问道采风,当地村支书赞其“没架子、接地气,不愧是人民歌唱家”。

1村支书盛赞“没架子”

玉皇山是道教圣地,位于该市芦溪县张佳坊乡杂溪村,山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——玉皇古宫。9月9日下午,在萍乡玉皇山问道的于文华老师接受了媒体采访。

王赞光是杂溪村党支部书记,于文华到达玉皇山后,王赞光亲眼见证了一件小事——也正是因为这件小事,让这位山村支书改变了对一些大明星的看法。

9月7日上午,王赞光带市里的客人去玉皇古宫参观,当时正在道观体验生活的于文华与助理从侧门出来,一群前来古宫参观的游客中,有人当场认出了于文华,并轻声嘀咕“你们看,歌星于文华在这里,能跟她合个影吗?”于文华了解游客们的这个想法后,立即热情招呼大家一拨一拨地合影。

大家与于文华合影后,于文华看到旁边还有几名衣着朴素的游客拘手拘脚,想合影又腼腆不前。于是,她又马上招呼他们,一起过来合影。直到最后几名游客合影完毕,于文华又像邻家大姐一样,转身向大家说,“你们先玩着,我要去做饭了。”

王赞光说,“早在1993年,于文华演唱的《纤夫的爱》红遍大江南北。经常在央视的节目里看到。然而,今天看到的于文华很接地气,没有架子,不愧是人民的歌唱家”。

2歌唱家践行“道在低处”

进入玉皇古宫的山门处,有一位守门的孤寡老人。老人姓邱,年约六十有余,常年衣衫褴褛,不修边幅。道观里的人,都叫他邱师傅。

玉皇古宫郑圆明道长介绍,每到吃饭的时候,邱师傅就会来到道观用餐。几天前,大家正在吃早餐,邱师傅来晚了,他看到华子(于文华)手上正在剥着一个鸡蛋,于是问还有没有鸡蛋。当时大家都快吃完了,已经没有鸡蛋了。于文华见状,当即将剥了一半的鸡蛋递到了衣衫褴褛的邱师傅手上。

还有一次,于文华穿过道场里,看到路上有一根生锈的铁丝,她立即弯腰将铁丝捡了起来,并扔进了附近的垃圾桶里。

小事见精神,一滴水同样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道德光芒!

对于于文华的这些小故事,玉皇古宫郑圆明道长点评,她懂得“道在低处”,不管是主动招呼几名拘手拘脚、腼腆不前的游客合影,还是将剥了一半的鸡蛋递给衣衫褴褛的孤寡老人,作为著名的歌唱家,于文华眼光向着低处,向着普通群众,这是一种至善至美的高尚情怀。

3她是首个用音乐诠释诗经的歌唱家

接受媒体采访时,早已沉静下来的于文华表示,从2010年起,她开始致力打造唱片《国学唱歌集》-中国节日之记忆,而后,她一直在致力于《国学唱歌集》之《诗经》篇章的唱诵。《诗经》是中国韵文的源头,也是中国史诗的光辉起点,《诗经》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,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。

《诗经》是周王朝礼乐制度的产物,各篇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,《墨子》说“弦诗三百,歌诗三百”,司马迁也说,“三百五篇,孔子皆弦歌之”。而自春秋以来,战乱让这些曾经的“乐歌”没能流传至今。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,截止目前,于文华已完成《关雎》《蒹葭》《击鼓》等70多篇经典诗经作品的唱诵,并且20余首也制作成音乐电视片。2500年以来,第一人用系列音乐来诠释诗经,于文华此举这无疑是一个系列的文化工程,在为弘扬传统文化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。

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于文华此次到萍乡玉皇山问道采风,主要是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,为往后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打牢基础。

于文华说,郑圆明道长教诲大家,道,在低处。此话非常有道理,也是此次问道采风最大的收获。“行大道,传播正能量,是当下每个人都要去好好体悟与与践行的”。


本文来源:今日头条,作者:萍乡手机台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

[编辑:叶子猪小秘书]
上一篇:问道 十年一梦 不忘初心 等你来战 下一篇:故事:她只问了那个是什么东西,他就怀疑她